Quantcast
Channel: 世界野鳥攝影俱樂部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5

北極凍原覓熊蹤——用鏡頭捕捉舐犢情深的悸動

$
0
0

北極凍原覓熊蹤——用鏡頭捕捉舐犢情深的悸動
                
圖/文:陳維滄
使沙漠美麗的,是滾滾黃沙的某個地方,茁長一株小草
使凍原生動的,是茫茫白雪的某個洞穴,冒出一隻小熊

全球北極熊的首都——邱吉爾鎮
加拿大東北方的邱吉爾,僻處北極圈,是一個寧靜的古老小鎮,1,100個居民集中住在鎮上,鎮郊南方廣大的凍原,則是北極熊繁殖的聚落,每當海豹獵食季,北極熊聚集此處,邱吉爾鎮彷彿成了全球北極熊的首都(polar bear capital of the world),更是生態旅遊愛好者心目中的北極熊故鄉。

每年九月底到十一月,分散各處凍原的北極熊,陸續抵達邱吉爾鎮,肥美膏腴的環斑海豹正在哈德遜灣愉快地嬉戲,不知威猛的掠食者將踏雪而來,躡冰而至。

北極熊是陸地上最大的肉食動物,公熊體重可達410~720公斤,母熊也有150~250公斤,四足站立約220~240公分高。由於體型龐大,走起路來搖搖晃晃,比一般哺乳動物要多耗兩倍體力。牠們行走的速度不急不徐,約時速5.5公里,奔跑起來的時速雖有40公里,但不耐持久。

北極熊身上的毛有兩層,外層光滑而長,內層短而密,兼具保溫防水功能。毛色雪白,透出一股威武高貴的氣質,向來被視為加拿大尊貴的象徵,牠們的圖像甚至榮登加國面額二元的銀幣和郵票上。北極熊雖以氣質高貴、性情溫和著稱,但是飢餓感會驅使牠們誤闖鎮區,造成人與獸之間強烈的對立,所以當局決定興建「北極熊收留所」,供給暫時因季節變化無以謀生的北極熊食宿之處,同時也回應了鎮民「零容忍」的要求。

3月8日來到北極熊故鄉邱吉爾鎮,預計從這裡搭兩個多小時的火車前往四十公里之外,凍原上的無標示驛站挈斯納雅(Chesna Ye),再轉往目的地「瓦挈小屋」(Wat’chee Lodge)。在此之前,我探訪北極已有四次之多,這次瓦挈小屋的行程,從獲邀約、決定參加到準備器材、行李等等,僅有短短的五天時間,倉促啟程,疏漏難免,憑添後續一些小小的麻煩。

Wat’chee係加拿大原住民(Cree)語言,意指凍原上滿佈樹木的山丘。在1994
年,由位於海灘山脊的海軍通訊基地改建、並改制為「瓦挈探險中心」(Wat’chee
Expedition)。兩棟相連的原木建築「瓦挈小屋」,成了北極圈生態旅遊的最佳營
地,每年二月中到三月中,分成四梯次對外開放四星期,每一梯次只接待22人,且需於一
年前提出申請。我們被分在幸運的第二梯次,全程參與了母熊出洞、與小熊互動的過程,第一梯次熬到最後一天,才與熊家族驚鴻一瞥;輪到第三、第四梯次時,熊家族已經朝向哈德遜灣邁進了。

瓦挈小屋緊挨著的瓦樸斯克國家公園(Wapusk National Park),為沼澤、原始森林與凍原所覆蓋,佔地廣袤,約2,836,000畝,是目前為人所知、最大的北極熊築穴區之一,也是世界上極少數能看見幼熊首次出洞穴的棲息處。公園的管制嚴格,若沒有專業導遊帶領,旅者不可擅入。每年十月底、十一月初,懷孕的母熊來此待產,隔年春天生育,吸引自然學家和野生動物攝影同好前來,實地觀察北極熊親子生活。這兒,就是我們拜訪北極熊家族的目的地了。

白茫茫一片,即便視線如此清晰,也不知身在何處,沒有大道,也沒有小路。凍原看似平坦,積雪看似輕柔,實則溝壑處處,崎嶇坎坷才是它的真面目。裝甲車履帶輾壓其上,車身劇烈地上下顛簸,人在車廂裡,根本坐不穩,我只能雙手緊緊護著鏡頭。在一個林木疏落的高地前方100多公尺處,車子緩緩停了下來。隊友靜悄悄、井然有序的下了車,一字排開,忙著架設腳架。

這一片毫無遮擋的凍原實在太冷了!雖然我曾八次遠征南北極,又有西藏納木措湖的經驗,但自知歲月不饒人,不能逞強,這次特別加帶冬衣,還有六十個暖暖包,並第一次穿上摯友陶行達送給我、裝了電池的夾克。雪車駕駛James提醒我說:「你會受不了低溫的。」我自恃經驗豐富,並不以為意。

瓦樸斯克平均氣溫低於零下30°C,加上令人聞之色變的風速效應,低溫更甚。我的多層次穿戴,應該足可禦寒吧!幸好熱心的雪車駕駛James建議我加強保暖,並借我重達四、五公斤的厚皮外套Parka,和大手套mitts,才讓我在低溫下保住了手指。戴上兩雙手套果然暖和,但是為了按快門,得脫掉一隻mitt,右手僅覆一層薄手套,兩天雪地奮戰下來,食指和中指都凍得發黑了,領隊Mike直呼「OH!MY God!」他給了我凍傷藥膏擦用,還怪我疏忽基本防護,他警告我說:再這樣下去,非截肢不可!

好整以暇地架設三腳架,一陣陣冷冽強風直撲而來,匆匆架設好腳架,調整光圈、測距離、對焦,趕快回到車上取暖,打算等北極熊出現,再下車去按快門。等到雪車駕駛呼喚「熊出來了!」已經是四個半鐘頭以後的事了。我穿戴上Parka和mitts,急忙奔到腳架旁。

就在這一段等待的期間,我品嘗到了「百密一疏」的後果。由於行程的決定比較匆促,我忘了帶滑雪用的護目太陽眼鏡,僅以普通的變色眼鏡抵擋光害。起初感到有點暈眩,接著眼睛又乾又刺著難受,我只好隨時保持閉目養神狀,以減少光害。回國之後發覺視力驟降,經眼科醫師檢查,才知是雪地強光造成的傷害,立刻進行眼部手術,讓我親身體驗到人體有多麼脆弱。

遠遠看到一隻毛茸茸大掌伸出雪洞穴口,接著兩隻熊掌試探性地搭在穴口,一顆白色的大腦袋俯貼在手掌上,不停地嗅著、舔著。

從懷孕待產到生育,母熊待在洞裡已經有七、八個月之久;此番重見天日,警覺性很高,她小心翼翼先在洞口張望,挺起鼻喙,聞聞嗅嗅,辨識空氣中是否有異常的味道。

周遭的「安全指數」應該是合格的,在粉絲引頸企盼下,她擺動著最佳女主角的綽約倩影,登上雪白的巨型舞台,頓時台下粉絲為之瘋狂,伴隨著四起的快門聲,我們有我們的速度,母熊有母熊的節奏,她四足挺立,顧盼自得,倒顯得我們有些毛躁了。

快門劈啪劈啪如掌聲響起,母熊愜意地舒筋活絡,翻滾、滑動,讓純淨的積雪洗刷一身毛皮,呵呵,八個月沒洗澡了!

母熊將幼熊暫留在洞穴的嬰兒房,給自己數十分鐘「產假」,來一場久違的雪浴,洗它個渾然忘我!快門聲一度打斷了她的清洗與伸展,她側著頭,想了一下,決定「懶得理你」,在凍原溫暖的陽光下,大貓撒嬌般繼續做她的柔軟瑜珈。

筋骨舒暢了,北極皇后重新垂顧高地下方的人類粉絲,她一邊莊嚴邁步,一邊側過臉來「閱兵」,我們這批裝甲部隊,履帶車擺好陣列,砲兵手緊擁大砲,劈啪劈啪,以無數的禮砲致意。

母熊接受快門的歡呼之後,或許感覺到粉絲的善意,也或許覺得這些遠道而來的異邦臣民,應該有一些「歲貢」呈上,可以充實她的轆轆飢腸,竟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,直到相距僅十公尺。「危險逼近」的感覺十分真實,我的心跳不由得加快,想要完全不為所動,實在很困難,但又不能奔跑逃離,看看隊友們的反應,大家似乎都很鎮靜。以北極熊時速四十公里的奔跑能力,無疑可以立即欺身將我們「秒殺」!領隊Mike低聲警告隊友:「Don’t move!Watching!」

保護區人員見狀立刻揮動旗幟,口中同時發出「嘿!嘿!」的驅離聲,前一刻還在雍容雅步、母儀天下的白熊,見我方豎起紅旗,也識趣地反轉身軀,小跑步離去。我們頓時鬆了一口氣。一般情況下,北極熊並不會攻擊人類,除非牠要守護自己的領域和幼熊、食物。揮動旗幟、發出聲響,是為了讓北極熊知道他面前的是人類,而主動退讓。

雖然瓦挈小屋為我們規畫了最佳的賞熊路線,但是七天的行程,倒有三天不見熊影。一次是因為隊友興奮之餘,忘了領隊「慢慢移動」的告誡,竟快速奔向腳架,大動作讓熊受到驚嚇,立刻躲回洞穴,直到翌日都不肯現身;另外兩天則是因為超大的暴風雪,令北極熊深居不出。

2012年3月11日14:10分,驚天動地,令人刻骨銘心的瞬間¬,一張胖胖的小毛臉兒終於出現了!

熊媽媽從疏林間走了過來,散發著小熊熟悉的氣味。小熊從出生到此刻,從未離開雪洞,媽媽堅實而溫暖的毛毛腿輕輕貼靠小熊,給牠無聲的支持。小熊與這個世界初次相見,顯然牠是同胞手足中最勇於探索的一位,媽媽給牠一個親親,Welcome on board!

在媽媽的鼓勵下,又有兩隻小熊陸續走出洞穴。北極熊每三年孕育一胎,每胎生產一到兩隻幼熊,像這樣健康的三胞胎,實在相當珍奇!

媽媽領著三隻小熊認識環境,這是前往哈德遜灣的勤前訓練,也是小熊們的第一場生命教育。將來,在前往哈德遜灣岸的旅途中,小熊將一路接受媽媽的機會教育,學習種種生存技能,加拿大原住民依內特族(Inuit),把這段小熊初步學習的重要過程稱為Atiqtug,也就是「熊兒走向大海」的意思。

動物對幼兒的教育概念幾乎是與生俱來的,母熊訓練小熊也很見規劃性,她先讓初出茅廬的小熊遊走平地,學步兼熟悉自然環境,接著藉由上下坡,辛苦的魔鬼訓練,鍛練腿力。三隻小熊上氣不接下氣緊追著媽媽,有時陷在媽媽的腳印裡,幾乎跪倒雪地,踉蹌一下,又趕緊爬起直追。媽媽優雅的跨過雪堆,小熊攀不上去,順勢滑了下來,但牠並不氣餒,邁開肥肥短短的小腳,掙扎著翻過雪堆去追媽媽。

天色開始暗下來,兩隻小熊體力不濟,漸漸落後,那隻緊跟在媽媽後頭的小熊,停下來等著,有時甚至跑回去帶他們歸隊,頗有大哥的風範。媽媽雖然扮演魔鬼教練的角色,但也時時駐足回顧,留意小熊們的動態。

熊家族的隊伍拖拖拉拉,終於抵達甜蜜的家,媽媽先進入洞穴,乖寶寶跟著進洞,另外兩隻還遲遲不肯進去,媽媽探身催促,又一隻小熊黏上去,媽媽趁勢將牠叼住。那隻帶隊的小熊「老大」賴皮不肯進洞,繞著洞穴口遊走,時不時低下頭扒扒土,晃悠了五分鐘之久,熊媽媽不高興了,張口將牠叼進熊洞。

小熊全家回到洞穴,我們亢奮了一天的心情也才平復下來。在賞熊攝影畫下完美休止符的當下,驀然發現一整天竟然沒人上廁所!由於過程太精彩、隊友們太專注了,緊繃的神經頓時放鬆之後,整個人像洩了氣的皮球,幾乎癱軟下來,勉強自己提起精神收拾攝影器材。

心滿意足上了車,隊友們眉飛色舞,深覺不虛此行。晚餐後的氣氛顯得很詭異,再也無人高談闊論,都靜悄悄的回寢室,或者留在交誼廳裡,各自檢視自己的攝影作品,面露成果輝煌的笑容!溫暖洋溢的營地交誼廳,靜靜流淌著滿足與喜悅的氛圍。國家地裡雜誌過去12年來,曾多次專題報導北極熊,還發行月曆,將熊的英姿公諸於世。在我看來,我們這群業餘攝影者,此番所捕捉到的精彩鏡頭,較諸專業攝影有過之而無不及!

明日是否依然有機會遇到小熊母子?相信大家都是懷著美夢入睡的。

天地一片晦暗,能見度不超過一公尺,明知天候不佳,我們還是準時出發。顛簸的旅程不在話下,原本40分鐘車程,硬是耗掉了65分鐘。

在飆風暴雪的肆虐之下,隊友身上掛著重裝備,還是被強風颳得站不住腳,實在難以形容那種被風雪侵襲的感覺。白茫茫的視野,根本看不到山丘,遑論那片熟悉的疏林,以及樹下的熊穴。兩位偵查員最是辛苦,跨上雪地摩托車,在方圓40公里處,分頭尋覓熊蹤。

全隊等候的毅力也十分驚人,齊聚在汽車的左側避開風勢,架設好三腳架,人和相機則留在車上,整整悶了三個多小時,無所事事,這時流動廁所光顧的人特別多。因為多層次穿戴,每個人上一次小號,也得大費周章,穿連身褲的人則更是麻煩,我想還是少喝水為上策。    

皇天不負苦心人,下午1:00,偵查員傳來喜訊,芳蹤一度杳然的小熊家族,又悄悄現身了。由於下午天氣晴朗,偵查員從雪地上的熊掌腳印,在離洞穴20公里處,找到正在哺乳、休息的小熊家族。

小熊在三、四個月大之前,都還是個奶娃兒,一天要吃六次奶,只要母熊坐或躺下來,小熊就搶上去吸奶。熊乳特別營養,含脂量高達33%。母熊有四個乳腺,足夠餵飽三胞胎。備受寵愛的小熊老大,懂得拼命吃奶儲備養份,顯然智慧高人一等。相較於牠的弟妹們,就有些不知天高地厚,在一旁不是嬉戲打鬧,就是爬樹玩耍,甚至還試圖拔起小樹叢,虛耗體力,完全不懂得求生之道。

根據美國ABC News報導,喜歡玩耍、調皮搗蛋的熊寶寶,通常腦筋靈活、身體健康,容易習得克服障礙的生存技能,壽命也比較長。也有一說,就是喜歡黏著媽媽的熊寶寶,會得到較好的照顧與保護,也因為「親炙」母親教育的機會較多,而習得更多、更好的生存技能。

看來集寵愛於一身的小熊老大,會是三隻熊寶寶中最具備「適者生存」本事的一個。很多北極熊幼熊在漫長旅途中,皆因體力不支而夭折,小熊老大初出茅廬,就懂得保留體力,看來也是天賦異秉。「黏巴達」就是牠省力的秘訣。行軍時,牠快速往媽媽身上爬,把母熊當坐騎,輕搖慢晃好不愜意!反觀跟在媽媽屁股後面的弟妹們,踩著積雪費力地行進,能不能撐到哈德遜灣岸還未可知呢!

小熊老大雖然懂得省力,骨子裡卻是個過動兒,有小聰明、把戲多,弟妹也很馴服他的領袖魅力。下午3:15,趁著媽媽小睡,牠竟自作主張,帶著弟妹出遊。寂寥的凍原裡隱藏著無聲的殺機,還有種種不可測的意外傷害,三隻小熊雖然僅在外圍繞了一圈,卻已讓旁觀的我們捏了一大把冷汗!

三隻小熊在媽媽睡醒前回來,將一趟私下出遊,掩飾得神不知鬼不覺。母熊帶著小熊再次行軍一個小時,擔任魔鬼教練的母熊疲累不堪,漸漸打起盹兒來。過動兒小熊老大食髓知味,趁著母熊歇憩的空檔,獨自前往早已相中的野地去探索。小熊自恃聰明,以為溜出來可以玩得盡興,豈知聰明反被聰明誤,夜路走多,終於踢到鐵板,當牠收拾玩心想歸隊時,卻不知不覺迷路了!只見牠慌張失措,東突西竄,嗷嗷呼救,看得我們也揪心不已。

母熊也急得聲聲呼喚,四處搜尋。小熊老大翻過一個小雪丘,終於和媽媽弟妹重逢了。媽媽顯然有些生氣,用鼻子頂著牠的小臉,逕自教訓起來,小熊老大低著頭、垂著肩,大氣都不敢吭一聲。媽媽斥責完畢之後,弟妹們也湊過來數落牠的不是。或許是迷路的驚慌太深刻,小熊老大經此教訓,真的學乖了。媽媽看到小熊老大認錯,就原諒了牠,母子言歸於好。整個畫面串連起來,就是一則生動的故事,由於靜謐中的心電感應,我彷彿也懂得了熊語,與熊家族建立起深刻的感情。

我們的追蹤攝影,以不打擾白熊母子為最高原則。瓦樸斯克的最後一天,我們耐心在山脊背後等候偵查員的消息。當小熊母子現身的佳音傳來,我們按捺住內心的興奮,靜靜前往適當的賞熊位置,含情脈脈的等待。

已經熟悉得像是老朋友的熊家族,還是由熊媽媽領隊,在白茫茫的天地間默默行進。熊家弟妹緊緊跟著媽媽的腳步,來到疏林盡頭,向來最有活力、也最有探索精神的小熊老大,竟然賴在地下不肯走,似乎捨不得離開牠出生的家園。

出了疏林,下了山脊之後,命運之神將以什麼樣的面貌,來迎接熊家族的旅程?此去不僅路途遙遠,還充滿著不確定的危險:包括北極狐血腥的掠食、自身飢餓無情的摧殘,造成小熊意外喪命、或者體力不支垂死脫隊。甚至,從未負起父親責任的公熊,竟然也會為了填飽肚子而殺害幼熊!

熊寶寶面臨的危機不僅來自自然界,來自人類的威脅更甚於此。全球暖化,冰海消融,北極熊的棲地日益窘迫,而石油、天然氣、貴重金屬等開採所造成的汙染、噪音,則嚴重干擾北極熊生活。

為了保育逐漸消失的北極熊,俄羅斯早於1957年領先世界各國,立法禁止捕獵北極熊。普丁當選總統後,一度重申不會動用獵捕配額,又刻意操作讓北極熊獲選為2014年冬季奧運會四隻吉祥物之一。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為搶救北極熊,與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共同發起〈北極家園計畫〉,一億四千只傳統紅色可口可樂鋁罐,也以雪白包裝面市,罐上印著一隻母熊帶著三隻小熊在極地行走,企圖引起消費者的共鳴。

然而,根據阿拉斯加報業系統《The Arctic Sounder》於2012年2月11日報導,因原住民捕獵北極熊的傳統,以美俄為首的數國,協定獵殺北極熊的「配額」,意即捕獵北極熊〈包括母熊〉,將局部合法化。這項協定意味著,北極熊寶寶將面臨失去母親的風險,失去庇護的小熊,完全沒有生存能力!

北極熊每年行走6,000哩路,對幼熊是很嚴峻的考驗。天真無辜的小熊三兄妹,是否有機會平安走到哈德遜灣岸?想到牠們的前途茫茫,令人心生酸楚。唯有寄語小熊,乖乖跟著媽媽,不要擅自脫隊;祝福熊家族一路平安,珍重再珍重!

我在車上逐一檢視這幾天的成果。回想1月份,在美國新墨西哥,阿帕契國家公園所拍攝的雪雁,千軍萬馬在空中飛翔、降落,聲勢浩大,喧騰、雷動,令人驚心動魄的壯闊場面。兩相對照之下,熊家族給我的感受,更像是愛到心坎裡的疼痛,濃縮成一聲輕輕的嘆息!

這次拍到母熊和小熊親密的互動,無聲勝有聲,看到小熊逗趣天真爛漫的模樣,每一個畫面都深深觸動我。小熊的天真讓我歡喜,小熊的未來讓我憂心。這一趟北極凍原之旅,牽動了我更深層的悲與欣,這時,弘一大師臨終時留下的「悲欣交集」四個字,不再是生命流轉的偈語,而是活生生的生命體悟,也是觸動內心深處、發願護生的一個契機。

預看完整圖文請購置2013年1月 講義雜誌
http://tw.mag.cnyes.com/Magazine/jyzz/Series/20121228/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5

Trending Articles